跖怎么读(跖怎么读跖骨在什么地方)
先奉上标题中问题的答案:成语“高掌远蹠”中,蹠的意思是脚掌,成语的详细意思,请见“蹠”字词条下第(4)条。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足”部的四个汉字:“”、“”、“(足弗)”、“蹠”。这四个字都不是现代汉语常用字,因此本课四字在于了解,不在记忆。四个字的详情如下:
1、。读zhè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动也。从足,辰声。”形声字。本义是震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与《口部》唇、《雨部》震、《手部》振,音义略同。”实际上,唇,惊也;震,霹雳振物者;振,举救之也。还有娠,女妊身动也。全从辰声,都有“动”的意义。
(脚在动)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里引用了几段戴家祥《金文大字典》里的话,我们照录在这里:“古字偏旁从止表义者,亦或更旁从足。”“人类在生产劳动与生活活动有时用手,有时用足,有时手足并用,有时手足交替使用,故文字的创造者以足表义者,亦或更旁从手。”汤先生认为这是对《段注》最好的补充,这个说法值得了解,因为这对造字法有意义,并且也对了解甲骨文与《说文解字》常常字形不同有学术意义。
字的“动”义,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的小篆写法如图:
(的小篆写法)
2、。读chú。《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歭,不前也。从足,屠声。”形声字。本义是停止。《说文解字》认为“歭”或者“”是行走不前的样子。王筠《说文句读》:“《广雅》:,止也。”是单字即成义。不管是歭还是一个字,都可以表示行走不前的样子。歭又同跱,又都有行走艰难的意义。停止不前大多数情况下可不就是因为行走艰难而来的。
(行走不前或行走艰难)
字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的小篆写法如图:
(的小篆写法)
字易读成tú。这是形声字读半边的易错问题,要注意。
3、(足弗)(GBK字库无此字,字形描述为左足右弗。)读音有两个:
(一)fú。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足弗),跳也。从足,弗声。”形声字。本义是跳。
(跳)
这是方言用法。《方言》卷一:“(足荅)(tà)、(yáo)、(足弗),跳也。陈郑之间曰,楚曰蹠,自关而西,秦晋之间曰跳,或曰(足荅)。”对于跳,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方言说法。
(二)fèi。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同“”。急行的样子。《玉篇·足部》:“(足弗),急行貌。”
(足弗)的小篆写法如图:
(足弗)的小篆写法
4、蹠。读zhí。《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蹠,楚人谓跳跃曰蹠。从足,庶声。”形声字,本义是跳跃。正如上面所说,这是方言的用法:“楚曰蹠,自关而西,秦晋之间曰跳。”
(跳跃)
蹠在本义之外,还用很多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1)践踏、踩踏。比如《哀郢》:“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意思是:心头隐痛啊好不悲怆,哪里是我立足的地方?又比如《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下午雨少止,泞甚,蹠泥往潘生家,不遇。”踩着泥泞去潘生家。
(2)到;至。《广雅·释诂一》:“蹠,行也。”《淮南子·原道》:“自无蹠有,自有蹠无。”高诱注:“蹠,适也。”
(3)脚。《素问·通评虚实论》:“蹠跛,寒风湿病也。”王冰注:“蹠,谓足也。”
(4)脚掌。《篇海类编·身体类·足部》:“脚掌也。”《战国策·楚策一》:“于是赢粮潜行,上峥山,踰深溪,蹠穿膝暴。”鲍彪注:“蹠,足下。”于是他背着干粮,秘密出发,越过高山峻岭,渡过深水溪谷,脚掌磨破了,膝盖都露了出来。
(华山风光)
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读bì xì),高掌远蹠,以流河曲。”这里的“高掌远蹠”后来发展成为成语,掌指用手擘开,蹠,指用脚掌踢开。传说华岳本为一山,河神手擘脚踢,将其分开为二。后来,这个词用于比喻规模巨大、气魄雄伟的经营。
(5)用同“跖”。古人名。《史记·伯夷列传》:“盗蹠日杀不辜。”司马贞《史记索隐》:“蹠及注作跖。按,盗蹠柳下惠之弟。”就是古代名人盗跖。
(动画片《秦时明月》中的盗蹠)
蹠的小篆写法如图:
(蹠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343,部分图片引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