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老师事件聊天记录(西南大学最漂亮老师)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评价张雪峰老师?雪峰老师为什么突然就不火了?
对于张雪峰这个人物,大家应该都不会很陌生,尤其是对于考研生来说,张雪峰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从成名后一直活跃在网络上,可是,现在却越来越不行了,从网红神坛跌落了下来,走起了下坡路。
张雪峰是一位网红考研教师,凭着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而成功走红,随着人气上升,张雪峰还受邀参加了一些综艺节目,人气大大增加。
张雪峰走红后帮助不少同学规划考研,在迷茫的生活中寻找灯塔,但是爆红后,张雪峰点评了西南大学,并因此受到争议。
张雪峰的简介
张雪峰出生于198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作为一名东北人,从小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张雪峰大大咧咧、风趣幽默的性格。
张雪峰毕业于郑州大学,毕业后受朋友邀请去给考研学生做辅导。一开始张雪峰的授课能力并不好,很多学生反映讲得无趣、无用、浪费时间。
这一现象让自尊心强的张雪峰备受打击,决定好好研究一下高校的信息和报考要求,用专业的语言进行讲课。
讲课次数多了,张雪峰总结出来经验,花34秒解读了35所985高校,这短短的34秒内,张雪峰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了广大考研学子们。
后来这一段视频被人发布到网络上意外走红,走红的原因是张雪峰讲课有意思、有深度、简洁不浪费时间。
因此张雪峰营造了一个“快嘴考研名师”的形象,这一形象给张雪峰的课堂增添了不少的学生,慕名而来的学生站在教室后面也要听课。
人红是非多,说话要注意
张雪峰红了之后受到大家的追捧,不少人开始神话张雪峰,称:“只要能上他的课,考研几乎没有问题。”
张雪峰本人也被邀请参加了很多节目,在节目中张雪峰有点口不择言,说道:“毕业生们要求五险一金其实是一种不思进取的表现。”
首先,张雪峰在网络爆红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频繁的活跃在各大节目上,名气在一时之间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这时候他也许是被成功冲昏了头脑,在很多节目上直接揭示了一些内幕,可以说得罪了不少的人,而且还有违社会的稳定,所以,他个人也就被封杀了。
其次,张雪峰作为考研名师,并不是他自己个人在考研指导上有多么的强悍,他的成名是因为自己独特的讲课方式,他并不是像其他老师一样,千篇一律地去讲如何学习,怎么样去复习,而是帮助学生们先下决心,告诉学生们考研是为了什么,帮学生坚定考研的决心。
张雪峰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考研大军中有很多学生都是徘徊在坚持与不坚持的中间,张雪峰则是帮他们下定决定,为了考研去拼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可是,这些都是得建立在实力上,专业知识上得不到很好的指导,学生们有坚定的信心又能怎么样,没真才实学依然考不上。
张雪峰不火的原因与他的言论有很大的关系,或许是因为人气增高,所以张雪峰什么都敢说。此前张雪峰在视频中给同学们建议,他说不建议大家去西南大学,因为学习的是兽医。这一番言论放到网上后,掀起众多讨论,西南大学的学生对此非常不满,事件发酵后,张雪峰发文道歉,但学生们并不买账,张雪峰因此受到很多争议。
张雪峰在网上口碑两极化非常严重,张雪峰老师言语幽默,所以很多人比较喜欢听他分析、讲课,但这些只能当做日常娱乐来看。张雪峰自己也说过,自己不讲专业知识,只是利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大家分享自己该不该考研。面对这位网红,大家也不用过度依赖、信任,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寻找自己的答案,而不是从别人的答案中,翻阅他人的答案。
不过,张雪峰这个人还是有自己的一些真才实学的,只是在专业方面可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相信只要他做出一些改变,还是能获得学生认可的,毕竟张雪峰在考研选择院校和专业方面还是有丰富的经验,这是很多考研名师都比不了的。
如果单从搞笑风格、幽默视频来看,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位喜剧人,但他的身份又是老师,一个举动就能影响很多学生,所以严谨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
但为了搞笑的风格,他又没有做到严谨,所以大家当个笑话听听就行了。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不要被别人的话语所影响。
西南大学鹏宇老师怎么了
西南大学鹏宇老师于2017年9月15日,风靡校园,走红网络。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鹏宇,西南大学鹏宇老师风靡校园,走红网络。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文献学博士后,现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古文字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历史文献学、古文字学、青铜器与中国古代史。先后独立主持国家社科等各项科研基金8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
“浙大老师”劝考生不要报浙大是骗子吗?
今年年初,在杭州工作的小梅(化名)打算报考浙江大学的在职研究生,于是在网上搜了一个报名网址,留下了一个联系方式,随后便有自称是浙大招生办的老师主动联系了她。
小梅告诉记者,当时这个老师要她报一个考前英语辅导班,报名费2000元。因为对方的办公室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内,小梅便信以为真,缴费报了名。
之后在考前辅导班,小梅却发现给他们上课的竟是西南大学的老师,“而且期间,自称是浙大老师的人一直在告诉我浙大很难考,劝说我放弃报浙大,说他们和西南大学还有什么吉林大学有合作,考试比较容易通过……如果是浙大招生办的老师,怎么会这样呢?”
同样打算报考浙大在职研究生的小茜(化名)也有着相似的经历。一位自称是浙江大学魏老师的男子主动与她联系,期间见缝插针地向她推荐西南大学的心理学系。这位魏老师表示,浙大与西南大学已经合作6年,考生只需要在浙大校园内上课,即可获得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根据小茜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这位“魏老师”一面表示西南大学的心理学系“含金量高”,一面又表示只要“塞塞红包”,就“帮你做掉了”,因此毕业率可以高达85%,而浙大的在职研究生毕业率仅为5-30%。
老师的意见只是意见,最主要是自己,现在的报考机制人为比较难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