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聊天记录内容(tes湘军聊天记录)
本文目录一览:
- 1、TES湘军为什么会被禁赛呢?他们有机会在卡位赛赢下MTG吗?
- 2、传承千年的儒家思想,对湘军的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 3、湘军的主要人物
- 4、重返历史:湘军的财富到哪去了?
- 5、曾国藩家训的主要精华是什么?
- 6、晚清八旗和绿营到底有多腐朽不堪,居然训练时边吃早点便聊天?
TES湘军为什么会被禁赛呢?他们有机会在卡位赛赢下MTG吗?
KPL秋季赛第二轮S组跟A组要打卡位赛的队伍已经确定,分别是MTG、AG超玩会、TES跟XYG,这四支队伍本来最有把握晋级到S组的自然是TES,因为他们在A组“无敌”,甚至他们的打野湘军还嚣张直言:“我不想要当A组的王,要当S组的王”。只是没想到湘军才说完这番话,他就直接被禁赛了,并且搞不好最后会被迫宣布退役,没办法继续打比赛。
这次湘军被禁赛的原因:“他被苏沫的女朋友举报“PC”,还放出了聊天记录,证实湘军本人承认做过这样的事情”。虽然这件事情并没有得到证实,但是联盟绝对不允许选手做类似的事情,所以保守起见就是让湘军缺席下一场他们跟RW侠的比赛,毕竟这场比赛的胜负影响不了任何结果,联盟这样处置确实是最好的方案,只是湘军这件事情如果没办法及时得到处理的话,TES很可能会打不过MTG,湘军更别想去当S组的王了。
TES打野湘军第一时间表示:“清者自清”,但联盟既然介入调查,最后必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结果。只是对于TES而言,现在虽然只是禁赛一场无关紧要的比赛,但禁赛时间却没有定下来,后面他们跟MTG的卡位赛,搞不好湘军都不能够上场,这对于MTG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所以有玩家直言:“MTG他们输给AG超玩会反倒成了好事,没有湘军的TES比XYG更好打”。
AG超玩会当初要是知道会是这个情况,不知道会不会故意输给MTG,毕竟他们去打TES胜算会更高,主要原因自然是他们更了解TES这支队伍,反观张大仙创建的XYG战队,AG超玩会对他们了解甚少,加上月光教练抄作业的能力比较差,反倒是让他们去打XYG会更加难赢比赛。TES湘军即是打野,又是队内的主指挥,队伍缺了他实力必定会有所下降,AG超玩会估计肠子都要悔青了。
电子竞技结果论,任何战术只要不是用得太明显,都不会引起玩家的反感,“控分”这个行为本身一直都存在,只要拿到冠军,一切都是值得的,所以现在的MTG自然希望湘军能够一直处于禁赛状态,至少也要等到这次卡位赛结束后,才让他上场打比赛。不过TES如果输给RW侠的话,他们大概率会想办法让湘军重回赛场,除非湘军真的做错事了,那这一切后果就需要TES整支队伍一起承担下来了。
总之湘军这件事情不管处理结果如何,最后都会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不过湘军每次说一些“嚣张”的话,队伍就要出现一些情况,说起来也是有一些搞笑。上一次他说自己是“KPL最强打野”,随后队伍成绩一落千丈,这一次他说:“要去当S组的王”,随后就遭到禁赛,所以有玩家奉劝湘军,以后别再说类似这样的话了,要不然很可能要被迫宣布退役。
大家觉得湘军还有机会上场吗?不妨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一下,我个人觉得应该还有机会上场打比赛,但不一定能够在卡位赛前解除禁赛,所以TES这次算是被苏沫的女朋友害惨了,全队都有点郁闷了。
传承千年的儒家思想,对湘军的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
01.挑选将领,以儒生为主,行伍出身则少有考虑
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1852年6月,太平军杀进湖南。一年多时间里,清军八旗、绿营可谓是一溃千里,逢战必败,一败必跑。为何呢?所谓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曾国藩看来,都是朝廷将领畏敌惹的祸,余万清、秦定三、张敬修,这些总兵级别武将,连接仗之勇气都没有。所以,办理湘军,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将领。那么,该如何选将领呢?很简单,不要行伍出身,一律要知识分子,也就是儒生。曾国藩看来,儒生好处很多,他们功名利禄之心非常强烈,甘愿上阵杀敌;再则,儒生耻于言利,不会公开抢夺功劳,有助于内部团结。此外,儒生比较讲义气,很少临阵逃跑,免得被他人嘲讽。
《曾国藩全集》载:“鄙意欲练乡勇万人,概求吾党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将之,以忠义之气为主,而辅之以训练之勤,或可驰驱中原,渐望澄清。”
《曾国藩全集》载:“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四者似过于求备,然苟阙其一,则万不可带勇,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
可知,曾国藩选择将领的硬件要求是:受传统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是具有儒学道德修养之人。当然,将领全部是儒生,也不一定能实现得了,塔齐布、杨载福就是行伍出身,但湘军绝大多数将领是儒生,则是毫无疑问的。胡林翼、罗泽南、彭玉麟、李续宾、李续宜、王珍、江忠源、周凤山、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等等,不都是儒生吗?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曾做过统计,湘军可考将领179名,儒生出身为104人,占总数百分之六十左右。核心幕府机要人物15名,则清一色的儒生,大名鼎鼎的赵烈文便是其一。正因为湘军将领中儒生比例高,后人干脆说湘军就是一支“书生带山农”之武装力量。
02.曾国藩以身作则,以儒家思想驾驭将领,增强内部凝聚力
不得不说,中兴名臣曾国藩确实是有两把刷子,他深知仅仅选拔儒生是不行,关键是自己要以身作则,继续用儒家“忠孝信悌”去感化他们,真诚对待将领,让其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从而增强内部凝聚力。宋朝以来,“重文轻武”、“以文制武”便成为国策,科举出身步入仕途,万人敬仰;行伍出身,就是所谓的大老粗,为士林所不齿。曾国藩选择儒生为将,自然不会是高级儒生,而是处在底层继续奋战科场且难以出头之人。此等儒生,八股文肯定不行,但多数都是“经世派”分子,与主流儒生不是一类人。如此,他们平日里少不了受欺负,被同行所鄙视。曾国藩善于洞察人物心理,找准这些儒生之命门,对症下药。
《曾国藩全集》载:“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驭将之道,最贵推诚, 不贵权术。”强调以诚待人,以诚待将。
《曾国藩全集》载:“敬者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者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敬以持躬,恕以待人。”强调“敬”此种儒家思想中所要求实现的自我完善之人格修养。
针对所选拔儒生之客观实际,曾国藩将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要的“诚”、“敬”等观点用于驾驭将领,不失为一招妙棋。诚、敬之外,曾国藩还强调“爱”,如父子兄弟之间关爱对方,让其感受家庭般之温暖。如其所言:“吾辈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般。切不可使之因扰 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则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可以说,儒家思想之精华被曾国藩使用于驾驭麾下将领,而将领在此种思想之教化下,也甘愿为曾国藩效力,拼杀疆场,冲锋陷阵,这是传统行伍出身者所不具备的。
03.对湘军士兵灌输儒家伦理,实行家长式教育,控制全军
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能杀敌立功的军队,一支能保家卫国之军队,除了有超级名将指挥,还得有士气高昂、悍不畏死、绝对服从指挥的兵勇奋战疆场。曾国藩熟读历代经典书籍,了解历代名将成功之道,尤其是对明中期戚继光之军事事迹颇有研究。要知道,曾国藩组建湘军,就是效仿戚继光之经验,戚继光是他的绝对老师,是他的启蒙者。戚继光是名将没错,是超级名将也没错,可他带领明朝正规军也就是“卫所兵”作战时,不但未能取胜,还差点丢了性命,因为士兵不得力也就罢,还中途抛弃主帅,自己逃亡了。所以,曾国藩非常重视对士兵进行思想教育,向其灌输“忠勇”、“仁义”等儒家观念,使其学会敬畏长官、爱护人民,并洁身自好,从而强化部队纪律,增强士兵战斗力。
《曾国藩全集》载:“仁者,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待弁兵如待子弟之心,常有望其发达,望其成立,则人知恩矣。礼者,所谓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声无形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可知,对士兵进行儒家思想教育,是曾国藩编练湘军时之重要工作,是他重点要抓之领域。
曾国藩将“忠勇”、“信义”等儒家伦理灌输给士兵,所收到之预期效果是显而易见的。1854年4月,湘军水陆两师仅仅一万余人,却一路从湖南湘潭杀到江西九江,岳州、武昌、田家镇等太平天军要塞悉数被攻破,长江中游一带之水面全部被湘军控制。如此之战绩,八旗、绿营是想都不敢想。当九江、湖口两次决战惨败时,湘军虽然损失严重,却依然阵型不乱,更没直接抛弃主帅,自个儿灰溜溜逃跑。就此而言,曾国藩用儒家“忠勇”、“信义”等伦理纲常对湘军搞思想教育,的确很高明,是绝对的妙招。
04.以儒家思想做战斗武器,师出有名,抢占道德制高
儒家重要经典《礼记》道:“师出必有名”,说的是战争或者讨伐对手必须先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否则就是“兴不义之师,必败焉”。所以,古代中国在出兵之前,必须先找出理由,也就是搞政治宣传。太平天国进军途中,发布了由冯云山撰写,署名杨秀清、萧朝贵的《奉天讨胡妖檄布四方谕》,大肆挞伐满清王朝之罪恶统治,号召天下英杰起来推翻之,“公等苦满洲之祸久矣!至今而犹不知变计,同心戮力,扫荡胡尘,其何以对上帝于高天乎?与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预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对此,熟悉儒家经典的曾国藩,自然也会借助其之力,反驳此檄文,以师出有名。
《讨粤匪檄》道:“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讨粤匪檄》道:“粤匪焚郴州之学官,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嗣是所过郡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朝不焚,无像不灭。斯又鬼神所共愤怒,欲一雪此憾于冥冥之中者也。”
从曾国藩发布的《讨粤匪檄》之内容可知,他避开了太平天国所强调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这现实存在的社会大问题,而大谈特谈所谓的“文化冲突”。曾国藩将本人及其麾下湘军说成是为了维护中华“道统”而战斗正义之师。至于太平天国有无彻底毁灭传统,目前尚有争议,毕竟杨秀清就反对洪秀全这么干,还曾玩“天父下凡”迫使洪屈服,暂时不要毁灭经典。但是,曾国藩这么说了,自然就会赢得官僚士大夫、士绅阶层、知识分子之拥戴,也让咸丰皇帝放心,从而有利于湘军日后之发展壮大。就此而言,曾国藩借助儒家思想,发布《讨粤匪檄》也是一招妙棋,有利于壮大湘军,占据道德制高点,消灭太平天国。
从上述可知,儒家经世派代表曾国藩在建设湘军时,非常重视将儒家伦理纲常观念运用于建军之中。从选将、驭将、练兵、作战,到出师发布之檄文,无不是将其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如此一来,将领听从指挥,士兵悍不畏死,还师出有名,占据道德制高点,成为湘军战胜太平军之一门武器。1864年7月,湘军“吉字营”攻破天京,灭亡太平天国。
湘军的主要人物
湘军在与晚清的各地农民起义军作战中迅速成长,使晚清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中兴将相十九湖湘”,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员不胜数。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曾国藩麾下,还包括一批卓越的工程师、科学家(如李善兰、徐寿、容闳等)。 湘军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由湘军发展到淮军的人物) 人物 相关介绍 曾国藩 湘军统领,建立湘军,消灭太平天国,主导洋务运动。 曾国荃 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曾国藩的九弟,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 曾国葆 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曾家五兄弟年最幼者。 曾国华 湘军主要将领之一。 李鸿章 晚清重臣,由曾国藩一手提拔,并创立淮军。 江忠源 晚清湘军初期统帅。 江忠济 清朝将领,江忠源之弟,湘军建立初期主要人物。 胡林翼 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 左宗棠 晚清重臣,民族英雄,曾收复新疆。 郭嵩焘 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使节。 杨岳斌 晚清湘军水师统帅,行伍出身,曾参与镇压新宁李沅发起义。 彭玉麟 湘军长江水师将领。 刘长佑 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晚清朝廷重臣。 李续宜 清末湘军将领,浙江布政使李续宾弟,官至安徽巡抚。 李续宾 湘军主要将领,骁勇善战,精通骑射。 刘蓉 桐城派古文家。 刘坤一 湘军宿将,1855年参加湘军楚勇与太平军作战。 程学启 本为太平军将领,1861年投降湘军,1861年底编入淮军。 丁汝昌 本为太平军将领,1861年底编入淮军,曾指挥黄海海战。 蒋益沣 湘军主要将领,罗泽南的门生。 刘檡昭 湘军主要将领。 刘锦棠 投入叔父所在的湘军,获得了“法福灵阿巴图鲁” 的称号。 罗泽南 湘军创始人之一,理学家。 王錱 湘军主要将领之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孙开华 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曾在台湾抗击法国侵略者。 塔齐布 清朝湘军将领之一,满洲镶黄旗人。 除了曾国藩外,还有曾国荃,左宗棠、李续宾、罗泽南、彭玉麟、郭嵩焘、李鸿章、刘坤一等等人物,成为晚清历史显赫的一页。后来的洋务运动也主要由湘军人物一手发起。
左宗棠因为收复新疆的壮举,更是被誉为民族英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和彭玉麟被史学界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亦有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和李鸿章之说。 (晚清四大名臣图册参考资料来源: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 ;湘军主要人物相册参考资料: )
重返历史:湘军的财富到哪去了?
清末的湘军,起源于对太平天国的抵抗和镇压。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也是财富转移的方式。这支军队经过无数血战,为当局赢得了一时的安定平稳,同时也掠夺了战争地区的大量财富,把江浙的金钱甚至美女,转移到了湖南。用武力“扶贫”,使当时的湖南顿时成为全国的富省。而在曾国藩的老家周边几县,尤显殷实。
曾国藩选用湘军将领,既重书生士人,又重同乡亲姻。书生士人受过儒说传统教育,知书通经,有理性的忠诚,有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同乡亲姻,有共同的乡土情感,有深厚的血缘关系。湘军早期全是湖南人,“且尽用屋门口周围十余里之人”。这样,湘军形成了以书生士人为主体,以同乡亲姻为纽带的军事指挥群体,其凝聚力和战斗力堪称登峰造极。
曾国藩和罗泽南在杨家滩所选用的李姓名将和刘姓名将,正是这样一批同曾、罗同乡联亲的书生士人。李姓名将有李续宾、李续谊、李续艺、李光久等,刘姓名将有刘腾鸿、刘腾鹤、刘连捷、刘岳昭等。这些人战后不少官封巡抚、总督等职。“攻南京,发洋财。”杨家滩的百姓,直到今天都还在传说着这样一句话。史料记载,金陵破城后,湘军编制大乱,连各营长夫也都争先恐后参与抢劫,而主帅曾国荃意甚默许。湘军打下金陵,火烧三天三夜(也有说八天八夜,后被一场大雨浇灭),大船大船的财宝,通过水路运回湖南,他们用掠夺来的钱财起屋、买田、娶媳妇。当时湘军将帅纷纷成为豪富,动辄拥赀数百万,广置田产钱庄。湖南凭空冒出许多“军功地主”。而湘乡“军功地主”之多,为全省之冠。
为了阻止湘军将掠夺来的财富运回老家,清廷曾派人在长江上拦截船只进行检查,逼得湘军官兵将财宝藏在撑船用的竹杠里。时间久了,这一秘密被清军发现,于是加了一项检查内容,即敲一敲竹杠,看是否有夹带。据说“敲竹杠”一词即由此而来。
有种说法,由于缺乏稳定的饷源(长期只有湖南、湖北两省供饷),湘军一直处于缺饷的状态。曾国藩心里清楚,要让湘军士兵卖命,动力还是在于“升官发财乐呵呵”,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嘉奖。但湘军掠夺战争地区的财富,不论有多么样的客观因素,依然是不道德的行为。
其得也快,其失也速。湘人通过暴力手段迅速聚敛财富。但是,由于当地文化准备和经济准备都极不充分,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财富,似乎手足无措起来。他们大多缺乏使财富升值的手段,而是囿于小农意识,或求保值(如盖房、置田等),或随意挥霍,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于是,在不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天灾人祸等种种因素,流入的财富又大量流失。到了民国时期,湘乡等地依然很穷。在同样的历史时期内,曾遭受惨重破坏的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却得以恢复,并有所发展。
湖南曾经是一个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地方,缺乏产生巨商富贾的土壤。涟源杨家滩周边方圆数十里,据说当时几乎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工业作坊和实业。湘军从江浙掠夺大笔原始积累后只知道买田置宅,却几乎不应用于商业投资。这或许是当时的湘军不能一直延续富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走出了“富不过三代”的怪圈。少数湘军在支配这些掠夺来的财富上,还算明智,修路修桥,开田造地,大量地办学校,大量地将湘军子弟送到外国深造,这为第二代湘军人物高起点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湖南出去的留学生很快成长为国之栋梁,成为改朝换代的急先锋。这个时期的湘军人物,继承了曾、左、胡湘军人物那种自信、“扎硬寨、打死仗”的精神,但思想上已与清末的湘军那一套观念决绝。湘军不再是清廷的保镖,而成为清廷的掘墓人。这个时期的湘军,较之清朝时期的湘军,对于中国社会的变革起了另一层意义上的推动作用。(图:田超 文:肖夜明)
曾国藩家训的主要精华是什么?
一、读书
曾国藩认为读书对人生有两个关键的作用:一是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个是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特长,可以立足于社会。 无一日不读书。精神世界强大、现实世界才能强大。唯有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读书有三选:
1、读经典:前人的思想和智慧;
2、一书不尽不读新书:精读,读通读透,沉浸其中,不苦求强记;做杂记:将所感所想记录。
3、有个人的读书兴趣和方向,不必随大流。
二、静
人最容易原谅的是自己,最不容易原谅的是别人。敢于直对自己的缺陷才是真勇气。
1、将每天所做、所想、所讲记录下来,记日记;自省;
2、要有敬畏之心;甚笃,人前人后,诚意对己对人;
3、静;大多数人的问题在于浮躁,根本在于好动不好静,静字上下功夫。
曾国藩培养静的方法:静坐,无论怎么忙,都要静坐,身体宁静可带动内心宁静;淡定从容,这是关键,遇到什么事情先静下来,能甘淡薄必有几分真学问,生活中要注意养得心中恬静。
三、傲、惰会毁掉一个人生。
傲:恃才傲物;惰:非懒,懒是不做,惰是总做无谓的事。
四、勤
以勤克惰,早起:
1、学习时间比别人多,等于比别人活得长;
2、早起思路特别清晰,考虑工作事情,特别有效率;
3、早起为勤,养成优良品德。
扩展资料
《曾国藩家族家训》写到,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
他潜心治学砺志,使他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也正是由于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而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曾国藩家族家训》全新揭示了曾国藩这个神秘人物的真实面纱,生动阐释了曾国藩家训的智慧与思想:修身、养性、自立、自达;识人、用人,立人、达人。
这正是曾国藩家训的智慧精华所在。让我们随着郦波老师的娓娓道来,去切身感受具有普适性价值的曾国藩家训人生智慧与教育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家训
晚清八旗和绿营到底有多腐朽不堪,居然训练时边吃早点便聊天?
其实在晚清八旗军和绿营都是十分的不堪的,根本不能够出去作战,因为在那个时候的训练,士兵们各个都是在混日子的,并且个个都敷衍了事,这当时其实主要军队的作用只是一个摆设,上位者丝毫不会关心军队,而只关心自己的享乐。
有俄国的一个传教士有记录到八旗军队和绿营军队的训练状况,在训练的时候,他们还坐在自己的帐篷里抽着烟袋,并且一边吃早点一边和其他人聊天,并且还有人在缝补裤子,根本不管接下来会进行的训练。而训练的主教官也十分的敷衍,不管射击有没有射准,只要射了那么就完事了,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军人怎么可能打得过西方列强呢,中国的军队又怎么能够保家卫国呢?
看看现在我们才过去的过去,阅兵里面的兵哥哥简直是帅到让人舔屏,而再想想当初清朝晚期时,那些八旗军营和绿营虽然有十万人,但是面对那些八国联军等侵略者,他们连普通人都不如。其实我觉得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当初领导者太过奢侈,丝毫不关注这些军队的发展,并且当时也没有一个好的军事将领。
我觉得当时的士兵完全就是一盆散沙,而这样的散沙在面对敌人的炮火是完全不能够抵御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反省当初的失败,少年强者国强,国家的军队强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保护我们国家的每一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