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两立聊天记录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 1、分手后应该拉黑或删除微信吗?
- 2、我在网络游戏中被骗了,!!请问..我报警有用么?
- 3、老婆跟异性聊天还收520说明什么?
- 4、男生哪些举动会让女生反感
- 5、崔永元和《手机》电影有什么关系呢?
- 6、用善意谎言欺骗男友,对方要求分手怎么办?
分手后应该拉黑或删除微信吗?
我觉得既然分手了,就是缘分到头了,删除微信或联系方式是最好淡忘这份感情的办法。
在分手后,我会把所有的联系方式全部删掉,一点痕迹也不会留下,就当从没有遇见过。对自己狠一点,分手了就不要留恋,放下了才会海阔天空,回想时也不过淡然一笑。分手了,就说明两个人不合适,既然不合适,就不要再彼此浪费时间了。因为你已经下定决心不在和ta交往了,既然往后的路不是一个方向,那么干脆就不要再联系,删好友就好比永别。其实你删除的不仅仅是一个联系方式,不仅仅是一个账号,而是这段感情,甚至是你的青春,所以既然选择了放下,那就干脆一点,眼不见心不烦,删除这个账号,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安静心。
我在网络游戏中被骗了,!!请问..我报警有用么?
有的
报警网站:
可以用目前针对网络犯罪的有关法律规定是《刑法》285条,286条、287条及第17条第2款,和200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下面摘抄:
一、概念
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二)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根据本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骗取财物的 以诈骗罪论处。
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人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求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提供虚假的陈述、提出虚伪的证据,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从而获得财产的行为,称为诉讼欺诈,成立诈骗罪。
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识。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应以诈骗罪论处。但是,向自动售货机中投入类似硬币的金属片,从而取得售货机内的商品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只能成立盗窃罪。
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根据本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2000元为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诈骗未遂的,不构成犯罪。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需要研究的是,行为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财物,但同时支付了相当价值的物品时,是否成立诈骗罪?有人认为诈骗罪所造成的损害是指被害人整体财产的减少,故上述行为不成立诈骗罪;有人认为是被害人个别财产的丧失,故上述行为仍然成立诈骗罪;还有人认为诈骗罪是对信义诚实的侵害,不要求发生财产损害。我们认为,诈骗罪是对个别财产的犯罪,而不是对整体财产的犯罪。被害人因被欺诈花3万元人民币购买3万元的物品,虽然财产的整体没有受到损害,但从个别财产来看,如果没有行为人的欺诈,被害人不会花3万元购买该物品,花去3万元便是个别财产的损害。因此,使用欺诈手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骗取财物的,即使支付了相当价值的物品,也应认定为诈骗罪。
诈骗罪并不限于骗取有体物,还包括骗取无形物与财产性利益。根据本法第2l0条的有关规定,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门退税、抵扣税款的甚他发票的,成立诈骗罪。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三、认定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l、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帐,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
2、诈骗罪与代人购物拖欠货款行为的界限。对以代人购买紧缺商品的名义,取走货款,没买到东西,又擅自挪用货款,拖欠不还款的行为,应着重考察其真实目的、双方的关系、事情的起因、代办人的具体行为、拖欠的情节、后果等等,从而正确判断其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如能明确想代人购物,因故未能买到挪用仍拟归还的,不能以诈骗罪论处。如果以代购为名,行诈骗之实,骗取大量财物,大肆挥霍,根本无意归还,也无力归还的,应以诈骗罪论处。
3、诈骗罪与集资办企业因亏损躲债的界限。如果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这同诈骗犯以集资办企业为名,捞到钱财就逃之夭夭,以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质区别。
(二)本罪与招摇撞骗罪的界限
两者都使用骗术,后者也可能获得财产利益,这两点相同;但是,主观目的、犯罪手段、财物数额要求和侵犯的客体,均有不同。招摇撞骗罪是以骗取各种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活动,是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公共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它所骗取的不仅包括财物(但无数额多少的限制),还包括工作、职务、地位、荣誉等等,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当犯罪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公私财物时,它就侵犯了财产权利,又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属于牵连犯,应当按照行为所侵犯的主要客体和主要危害性来确定罪名并从重惩罚。如果骗取财物数额不大,却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应按招摇撞骗罪论处;反之,则定为诈骗罪,如果严重地侵犯了两种客体,一般依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按诈骗罪处治;如果先后分别独立地犯了两种罪,互不牵连则应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三)本罪与本法规定的其他诈骗犯罪的界限
本法在其余各章节分别规定了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金融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这些诈骗犯罪与本罪在主观方面和客观表现方面均相同,但在主体、犯罪手段、主体要件与对象上均有差别,较易区分。本条因之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四、处罚
l、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年12月16日)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l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本法第152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本法第l52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已经着手实行诈骗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获取财物的,是诈骗未遂。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2千元至4千元”、“3万元至5万元”的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个人诈骗“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单位实施诈骗,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参照本条第四款规定的数额,确定适用原《刑法》第151条或者第l52条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五、法条及司法解释
刑法条文〕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 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一十条第二款 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九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 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三百条第三款 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的,分别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 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相关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12.28)为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 解释》(1996.12.16 法发〔1996〕32号)
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 简称《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诈骗案件的几个具体问题解释如下:
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 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 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 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 情节依法处罚。
已经着手实行诈骗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 获取财物的,是诈骗未遂。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 法处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 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2千元至4千元”、“3万元至5万元”的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个人诈骗“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单位实施诈骗,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参照本条第四 款规定的数额,确定适用《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或者第一百五十二 条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对于多次进行诈骗,并以后次诈骗财物归还前次诈骗财物,在计算诈骗数额时,应当将案发前已经归还的数额扣除,按实际未归还的数额认定,量刑时可将多次行骗的数额作为从重情节予以考虑。
行为人进行诈骗犯罪活动,案发后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如果权属明确的,应当发还给被害人;如果权属不明确的,可按被害人被骗款物占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掌息总额的比例 发还被害人;如果能够确定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掌息不属于已查明的被害人所有,但又无法发还未查明被害人的,应当依法上缴国库。
行为人将诈骗财物已用于归还个人欠款、货款或者其他经济活动的,如果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属恶意取得,应当一律予以追缴;如确属善意取得,则不再追缴。
本解释中使用的货币数额是指人民币的数额。审理具体案件涉及外币的,应当依照行为发生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
本解释所称“以上”包括本数在内。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 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于问题的解释》(199.10.20 法释〔1999〕18号)
第六条 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以各种欺骗手段,收取他人财物的,依照刑法第」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第八条 对于邪教组织和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的 犯罪分子,以各种手段非法聚敛的财物,用于犯罪的工具、宣传品等,应当依法追缴、没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 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5.12 法释〔2000〕12号)
第九条 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第
老婆跟异性聊天还收520说明什么?
情人节老婆收了其他男人发来的520红包,这表明了什么?必然是夫妻关系上出现了女强男弱的局面,或者至少说女人在异性面前没有收敛自己,面对外界的糖衣炮弹的攻击没有足够警惕。若是在收受红包基础上发展下去,再做出格的事,则有与丈夫感情破裂甚至离婚的危险。
小小的红包能有如此大的影响,激发了温故知婚姻对这一现象进行思索的兴趣,思考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三者的动机
把这种给别人老婆送520红包的男人称为第三者最恰当不过了。如此行事的小三必然有着居心不良的动机,哪就是拆散别人,圆满自己,或者说仅仅是满足一些兽欲。他们精于发现机会,狠于抓住机会。情人节送红包这种机会,对小三来说太妙了,把握好了自然是四两搏千斤,若是做砸了也不会有太大损失。虽然面临不少风险,如道德谴责、女主翻脸、或男主仇视等,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为达到自己阴暗目的,小三显然是不会错过这种机会的。况且,他们还可以拿一些理论为自己打气,比如他们会举起“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送礼人”的大旗;又比如偷换概念,把这种行为定义成“礼节性的问侯”、“单纯的节日祝福”等等,可见在这个问题上小三是有一定心理“底气”的。甚至碰壁后还可以打“太极”,比如说:“唉呀,发错了!”可见在这个问题上小三是有一定圆场的办法的。小三狡猾狡猾的,真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啊!
(二)已婚女士的选择
考验已婚女士的时候到了,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她们通常有收与拒收的两种选择。
先说收的理由,一般来说,我们脑海里都会有“跟谁过不去,都不能跟钱过不去”的思想吧?这个应该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了。除非是势不两立的仇敌,红包的魅力谁又能拒绝呢?再说了,情人节获得别人发来520红包,恰恰证明了自己是个有魅力的女人,红包里面的数额是多少,也容易激发人的极大兴趣,特别是潜意识里有认为数额越大魅力越大的人,她们就想探个究竟不可以吗?还有就是收到红包习惯性点开,这是一种惯,自然而然的动作,就像快递到了,习惯性的拆开一样,一收到红包没看内容,就是手快点了不可以吗?
再说拒收的理由,这个就好理解了,绝对是自律自爱的表现。
男生哪些举动会让女生反感
比如男生爱炫耀,仗着自己有钱有颜,特别是用父母的钱就自视甚高,今天晒房,明天晒车,后天晒各种美女围绕、夜夜笙歌的生活。难道说,有颜有钱就不需要内在了吗?
男生大男子主义爱吹牛,明明力不从心却要夸下海口,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就好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大话越多,食言的也就越多,何苦呢?
啃老的男生,对自己未来没有规划,每天浑浑噩噩,工作几年依然没有积蓄,没有升职,像和尚一样过一天撞一天钟,不思进取,都大把年纪了还像小孩子一样没有担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老实说,你可以穷,但穷太久真的就是你的错了。你说这样的男生,叫女生哪敢托付终身?
啰嗦的男生,祥林嫂似的源源不断的向你诉说他对自己曾经的抉择,如今有多么的悔恨的苦恼。在不恰当的场合,问着一些让人难以回答问题,并穷追不舍的一定要让
你回答到他满意为止。一旦遇到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推脱责任,还对着别人碎碎念,却不去解决问题。分分钟想砍死他的冲动有没有?
总而言之,男生真的不要太自以为是,比如把斤斤计较当成是节俭,把不讲卫生的留长指甲当成是个性,把取笑、调侃别人当说话直,把爆粗当成酷等等,也许有些东西是你与生俱来的,但女生对男生一些举动的反感也是不可抗拒的。
崔永元和《手机》电影有什么关系呢?
冯小刚拍摄的电影《手机》中塑造了一个有婚外情的主持人形象,因形象相似,于是观众自觉将崔永元带入角色,随后导致崔永元饱受困扰,崔永元自此和冯小刚势不两立。
冯小刚与崔永元本来要好的朋友,可冯小刚为了自己的作品,为了自己的荣誉,使劲有违朋友之情的手段,出卖朋友,做人不厚道,所以冯小刚也明白这一点,对于崔永元的谩骂也只能忍气吞声,如果怒怼崔永元势必会引起更多观众指责唾骂。
因《手机1》崔永元极力反对《手机2》开拍,如果冯小刚正面回应,必将引起更大的舆论风波,会导致《手机2》无法开拍完成,崔永元也混迹娱乐圈多年,已掌握冯小刚内幕秘密,一旦与崔永元闹翻,崔永元会毫不留情地把冯小刚的老底兜出来,对冯小刚没有一点好处。
用善意谎言欺骗男友,对方要求分手怎么办?
没必要吧,可能是他暂时无法接受,说的是气话,你先消消气,让他安静几天,你也是,他说分手并不一定是真话,除非你们的感情太脆弱了,经不起风吹雨打。
我不知道你男友谈了多久了,一份真挚的感情,不应该因一句善意的谎言而分手,太小孩子气了,欠缺考虑,而且你又是为他好,才会欺骗他的,他不接受也可以,最多闹闹脾气就得了,没必要撕破脸吧。
确实,被人欺骗,心里是不好受,特别是被喜欢的人欺骗,有种感觉不再爱了,因为没有信任了,可善意的谎言不同,虽然也是欺骗,但她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换做是我,我是可以接受这种欺骗的。
总而言之,无论是善意的或者恶意的被欺骗,我都会生气,但是我不会轻易说出分手两个字,因为有时候,说出来就收不回来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说者无意听者有意,所以当你听到你男朋友对你说分手时,先不要当真,你应该对他解释说:你是爱他的,之所以欺骗他是为了他好,给他几天让他冷静下,再来说分不分手的事。
我猜你男朋友是太在乎你了,当知道你骗他的时候特别生气,他可能被气坏了,说的是糊涂话,你就当他是放屁,持中立态度,离开他几天。
对了,你要向他道歉,让他看到你的诚意,然后发一些你们之前旅游的照片或者视频给他看,激起他对你们一起的生活的怀念,来让他忘记谎言。之后不要再发任何信息给他。
如果他还爱你,他会再次问你为什么要欺骗他,可能还会像你道歉哦,你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如果他还不原谅你不和你联系,我看分了就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