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微观经济(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取最大的利润。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这种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的消费者和所有的生产者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这种决定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或者说,是作为由经济社会中全部市场上的全部消费者和全部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
显然,微观经济分析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经济个量,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它才被称为微观经济学或个量分析。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微观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的。在微观经济分析中,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理论的不同需要,假设条件存在着差异。但是,在众多不同经济理论的各自不同的假设条件中,有一个假设条件是所有的经济理论均具备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这个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
在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条件。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
“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初,可以对它所涉及的领域作一鸟瞰,以便大致了解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下面用图2—1加以说明。首先要指出的是,在该图中出现的一些专门术语和基本原理,在本书后面的有关内容中都会得到详细的说明。在此,初学者只需要对该图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掌握一个粗略的轮廓。
该图的左、右两个方框分别表示公众和企业。公众指的是消费者,企业指的是厂商。这里的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个厂商都具有双重的身份: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分别以产品的需求者和产品的供给者的身份出现在产品市场上,又分别以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和生产要素的需求者的身份出现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图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表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消费者和厂商的经济活动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而联系起来。图中的一切需求关系都用实线表示,一切供给关系都用虚线表示。
从图中的公众方面看,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消费者的经济行为首先表现为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生产要素,如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动、土地等,以取得收入,然后,在产品市场上购买所需的商品,如一定数量的咖啡、茶叶等,进而在消费中得到最大的效用满足。从图中的企业方面看,同样也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厂商的经济行为首先表现为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所需的生产要素,如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等,然后,进入生产过程进行生产,如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咖啡、茶叶等,进而通过商品的出售获得最大的利润。
在图的上半部,消费者对产品(如咖啡、茶叶)的需求和厂商对产品(如咖啡、茶叶)的供给相遇于产品市场,由此便决定了每一种产品(如咖啡、茶叶)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下,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产品市场的均衡价格会降至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水平,也就是说,厂商是以最低的价格出售产品。在图的下半部,消费者对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的供给和厂商对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的引致需求相遇于生产要素市场,由此又决定了每一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市场的均衡价格(如工资、地租)和均衡数量。厂商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价格等于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这四部分分别构成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提供者的报酬收入。
通过对图2—1的介绍,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生产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产品市场和每个生产要素市场,进而所有的市场,都实现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在这样的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中,每一种产品都以最低的成本被生产出来,每一种产品也都以最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厂商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根据各自对生产的贡献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
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进一步证明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是可以存在的。福利经济学则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进而论述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样,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实现了有效率的资源配置。这就是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核心思想。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分析。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某些方面与上述的完全竞争经济的最优状态是有偏离的,这就需要执行一定的微观经济政策来加以矫正,以克服“市场失灵”,使得现实的经济能以最优状态或接近最优状态的效率来运行。
按照上面介绍的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框架,本书上篇微观经济学部分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作为微观经济理论分析的出发点,第二章首先简要介绍价格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需求和供给,以及由需求和供给所决定的均衡价格。第三章效用论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其内容涉及图2—1的左上方。第四章生产论、第五章成本论和第六章、第七章的市场论介绍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理论,其内容涉及图的右上方。以上六章所涉及的领域都是产品市场,也就是图的上半部分。第八章介绍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的理论,即为图的右下方和左下方。这部分构成分配理论,所涉及的领域是生产要素市场,也就是图的下半部分。此外,第九章介绍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