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小玲个人简介(人物经历以及主讲课程)
卢小玲,女,中共党员,广西医科大学纳米抗体研究中心主任,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长期从事纳米抗体和细胞治疗研究。创建了纳米抗体筛选技术和特色研发体系,紧紧围绕免疫诊治研究领域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广西医科大学纳米抗体研究中心主任卢小玲
4月18日上午,天气晴,在广西医科大学科技大楼20楼,我们见到了广西医科大学纳米抗体研究中心主任卢小玲。这一天的卢小玲,身穿一袭浅蓝色印花旗袍,大方得体且干净利落,脸上挂着让人如沐春风的微笑,让人很难将其与平日里穿着白大褂、埋头于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者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这一次的专访,我们很难想象,代表端庄典雅的旗袍和体现认真严谨的白大褂会如此和谐且统一的重叠在一位科研工作者身上。
自信、谦逊、从容是卢小玲给我们一行最深刻的印象,然而温文尔雅的她,却已经在科研和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了20年,一步一个脚印,带领研究团队在免疫诊治研究领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突破,技术成果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学人才,为国家科技发展输送一颗又一颗"种子"……
卢小玲带领团队创建了纳米抗体筛选技术和特色研发体系
时间回溯到2009年,时值广西党委、阅批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在华中科技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的卢小玲接到了广西医科大学伸出的橄榄枝,邀请她加入并共同组建广西医科大学生物靶向诊治研究中心。"我当时准备买飞机票去往美国,已经拿到了那边的科学研究岗位。后来领导说你过来看看吧,我就过来看看了。"
这一看,看"退"了美国的科研岗位,看"来"了一位扎根广西的学科带头人。当被问及是否有过犹豫时,卢小玲坦言,没有犹豫,广西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西部人才紧缺的现状、良好的科研环境以及学校对人才的渴望与重视等条件,最终促使她留了下来。
就这样,这位来自湖北的博士在八桂大地上开始书写属于她自己的科研与教学故事。
▎"别的申报团队多是由院士牵头,我们团队没有院士"
2011年,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答辩现场,一支来自广西的团队自信、从容,他们以"原发性肝癌生物靶向诊治研究"为主线,阐述着他们的研究理念。凭借着扎实的理论知识、特色的研究体系、合理的人才结构,答辩中,他们赢得了由院士等顶尖科学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的一致肯定,更赢得了同台竞争者的尊重。
"当时别的申报团队多是由院士牵头,我们团队没有院士,能拿下这一创新团队,一个是我们前期的精心准备和反复演练,还有就是我们有着广西肝癌肿瘤高发的临床资源和自主建立的特色技术研究体系。"卢小玲回忆道。虽然没有院士领头,但凭借着一支横跨药学、生理学、免疫学、肿瘤医学、动物学的高层次人才梯队,以及自主建立研发的特色技术研究体系,最终让卢小玲的团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广西"零"的突破。
当记者询问答辩前团队的"备战"情况时,卢小玲爽朗地笑了起来,笑声中有着如释重负,"当时为了这个项目,我们到处请教专家,准备材料,有知识需要补充完善的,积极请教各领域的一些专家,同时还要组织语言来反复进行答辩演练,加班加点是一个常态。"
卢小玲(右二)赴国外实验室考察交流、学习
自信、努力,相互包容、团结,对科学研究的执着追求,成为了卢小玲所带领的科研团队的特质。
2014年,卢小玲带领的科研团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其团队实验室更是升格为目前广西首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物靶向诊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她的带领下,团队一心扎根广西,紧紧围绕免疫诊治开展研究,实施国家级团队、人才、平台一体化建设,以利用纳米抗体来调动人们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抗肿瘤为理论核心,建立了独特研究技术体系,研制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免疫细胞和纳米抗体等免疫诊治新技术和新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