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条件,创业像什么
@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呢:怎么样能够称得上大厂?为什么在996被吐槽的时候,还有更多人去?之前字节调查员工的意见,有人竟然宁愿大小周而不是双休,也让人看不懂大厂员工到底在想什么……
我认为冰晶石:问题很值得思考。对“大厂”最基本的理解是人数和经营规模。如果一个公司的人数超过1000人,可以认为是大规模;如果公司数量超过10000家,可以认为是“大厂”。这一点可以从各大招聘网站的“公司规模”人数中得到印证。
argin-right: 8px;margin-bottom: 20px;margin-left: 8px;outline: 0px;max-width: 100%;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letter-spacing: 0.544px;white-space: normal;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text-align: left;line-height: 1.75em;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业务规模可评估的角度就比较多,最简单和直接的,用户数量。如果一款APP用户数过亿,日活跃用户以千万计,那开发和运营这样产品的公司,规模也不至于太小。如今想要做到“影响生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996被吐槽的时候,有没有“更多人”去,这个问题可能要依靠统计数据。个人的感受是,近两年比15~17年,大厂的热度高了比较多。之前会有许多学历比较好的应届生愿意加入创业公司和中小型公司,近年几乎是清一色地先去大厂试试看。不知道这和你的观察是否一致。
我也认为,目前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加班状况是令人难过的,我自己也深受其苦。但仍然有不少人愿意加入,比较主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考虑到更好的平台对自己长期职业规划的帮助,平台的所有不良因素都可以被视为“短期代价”和“可克服的困难”,“忍忍就过去了”;第二是随着互联网市场环境的变化,创业型公司想要在某个赛道超越对手,甚至只是做出成绩让大厂收购,都需要比以往付出更多的努力,达成更快的速度,才有可能成功,这使得即便是创业型公司,规模体量不大的公司,也未必能给人平衡的生活,反而可能会加班更凶猛。所以996已经被默认为员工需要承受的一个条件。坦白说,这挺悲哀的。
2021年,浪潮集团挂加班标语引发热议。
字节不想取消大小周的同学,想法不是不能理解。我试着解读一个最简单俗气的思路,姑且一看。大小周=每隔一周单休,因此每个月多2个工作日;每年多24个工作日。字节周末加班是双倍薪资。因此可以“粗略”认为依靠大小周,每年可以多获得2个月左右的薪资。假设某字节同学月薪1.5万,那么有大小周,他每年可以多拿3万。不香吗?
@披星戴月地吃哈密瓜:可以问问各职级对应的薪资吗?大厂到手的工资是不是真的如网上吹的那么夸张,属于职场薪资顶流吗?
冰晶石:薪资的具体金额是公司的保密信息,恕我不能透露。而且每个人的个人的薪资也可能根据负责的工作不同而大相径庭,尽管可能看起来都是“差不多”的员工。
一般来说,工作经验3~5年,可以到达阿里P6相当的级别(例如,字节2-1,百度T5,滴滴D6等),这个级别的薪资一般在20万元~50万元/年之间;工作经验在5~10年,可以达到阿里P7相当的级别,这个级别的薪资一般在40万元~100万元/年之间。基本上阿里的P8相当职级以上,可以比较稳定地“年入百万”。从各种统计口径来看,都是顶级薪资没错了。
@Miracle:我是今年22届的一名新传考生,我想问下,大厂的工作环境是不是真的就充满了竞争,大家都抢着加班?您能综合讲述一下大厂的工作形态是怎样的吗?
冰晶石:大厂的工作状态,真要描述起来反而还不容易。因为在我看来,企业的日常工作状态,都不会有很大的差别。
少部分同学认真努力带着追求在工作;少部分同学咬牙努力带着压力在工作;大部分同学都只是在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已,幻想财务自由而不得,只能日复一日地清理自己无尽的 to do list。在大厂工作,一般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压力比较大。这种压力根源于头部企业对业绩的压力。结果导向的价值之下,每个员工都不得不陷入其中。企业要发展,就需要持续盈利,就需要增长。去年用户5千万,今年能不能再多1千万?去年营收10个亿,今年能不能增长到20个亿?Leader们就要为这些目标负责,做得到,就可以坐办公室拿高薪;做不到,就得准备走人。
下面同学也是一样的。目标层层往下拆解,到了最底层的同学,就是一个一个的功能点,一个一个的活动。能不能做到?做得好,升职;做得到,留下;做不好,走人。这样的环境,大家的压力都不小。
第二是工作链路长。这种现象是组织规模扩大之后的必然结果。如果一个公司总共就三个人,什么事情只需要见面碰一下就能出结果。而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工作往往是多个部门顺次完成,或者是合作完成的。所以会有更多的审批,更多的会议,更多的沟通。
体验比起直接财务自由自然不算很好,但值得尝试。
冰晶石:关于“进厂指南”,我小学有位老师的话应该有所启发,“题目就是对你的提示”。其实在招聘需求里,已经有提供你需要努力的方向。
通常对于校招的同学,你需要有较好的学历(来通过筛选)、相对丰富的实习经验(2~3段,总时长最好不低于6个月)、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例如,专业课优异的成绩,校外比赛的成绩,实习工作中的产出,自己做的项目等等);
对于社招的同学,你需要有相关性高的工作经验,对行业有深入的见解(例如,知道在某一类场景中的问题,常见的几种解决方法和它们的优缺点),掌握相关的技能和工具。每个岗位各不相同,但方向大致一样。
@海纳百川:真的该给这些人降降工资了,也就有个漂亮的外衣。
@披星戴月地吃哈密瓜:我其实不太同意漂亮的外衣,我觉得大厂人的逻辑思维和能力还是很出众的,不然也拿不到这么多了吧....谁愿意花钱雇废柴~
@上古大腿:所谓大厂工资高,就是让你用两倍的工作时间赚别人1.5倍的工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