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雯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王士雯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王士雯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王士雯是谁?王士雯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王士雯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王士雯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王士雯图片
王士雯个人资料简介
王士雯1933年1月生于山东省峄县。老年心脏病学和老年急救医学专家。1955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原中央大学医学院)。1984―1985年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加州大学医学院深造心血管病理,获心血管病理博士后证书。现为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教授。是我国目前惟一的老年医学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学术带头人。
王士雯 – 简介
王士雯(1933.1.29— )女,回族,中国工程院院士。 老年心脏病学和老年急救医学专家.山东省峄县人。1955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原中央大学医学院)。1984-1985年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加州大学医学院深造心血管病理,获心血管病理博士后证书。现为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是我国新兴学科老年医学的奠基人之一,我国第一个老年医学博士生培养点和唯一的老年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学术带头人,培养了近百名老年医学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高级人才,长期致力于老年心脏病和老年急救医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临床综合症-老年多器官衰竭,并提出老年多器官衰竭的肺启动机制的学说,显著提高了其救治成功率。在国内率先总结和推广了对老年心脏病人施行非心脏外科手术的内科保障的经验,对老年冠心病、尤其是老年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进行了系列研究,显著降低了其合并症和死亡率。并创办了《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和国内心脏病学第一本英文版杂志《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士雯 – 研究领域
王士雯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这一老年医学和老年急救学的新的临床综合症。80年代以来,她在国际上率先提出MOFE的临床特征和定义,建立MOFE的动物模型,找出MOFE的敏感目标,提出MOFE的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型分解,包括国内外从未见报道的临床三型;在国际上首先进行了MOFE的流行病学调查,弄清了该病的高危因素,提出了相应群体防治对策;尤其是应用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指导抢救,使其救治成功率上升了一倍以上,挽救众多MOFE患者的生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外认为4个以上器官衰竭者死亡率100%。她成功地组织抢救4个以上器官衰竭数百例次,甚至有5个器官先后衰竭达9次的患者亦抢救成功。
王士雯成功地进行了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填补了我国老年心脏病方面的空白。她对老年心脏梗塞包括多次(最多5次)的心肌梗塞及其各种严重并发症的治疗和康复,以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0多年来成功救治了1000余例次老年和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她撰写了老年人心脏病专著和多篇论文,论述了老年人心肌梗塞和较年轻患者心肌梗塞之异同,在美国麻省总医院进修期间,对864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冠脉病变及栓塞特征,结合临床心电图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在国际上首先专题论证比较了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黄色人种加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白种人老年心肌梗塞之异同。在日本心脏病学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后,引起各国医学界的重视,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由她主持编撰的我国第一部《老年心脏病学》专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填补了我国老年心脏病学的空白,受到国内外读者的重视。
30余年来,她亲自成功地对800多例患有冠心病或肺心病老人急症或择期进行脑、胸、腹、泌尿等科大型手术,进行了全面的内科保障。在她的带领和指导下对数千名老年心脏病患者需进行非心脏外科手术成功地进行了内科保障,使病人顺利承受重大手术。
王士雯 – 开创我国老年医学的先河
老年病一直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一大疾病,尤其是老年心脏病及其严重的并发症的救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卫生水平的尺度之一。如何提高这一水平是广大临床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从60年代开始,王士雯教授就把她的研究方向放在了老年心脏病学上。她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和上海心血管研究所中山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和无创性心血管检查技术,并在南京军区总医院进行血脂代谢的专项学习研究。80年代,她先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病理科和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病理科进修心血管病理,并获美国心血管病理博士后证书。回国后,她在保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安全渡过急症或择期进行脑、胸、腹和泌尿等科大型手术中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她的带领下,解放/军总医院已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的老年人围手术期保障队伍,对3 000余例老年手术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围手术期内科保障。在这些患者中,年龄最大的92岁,最多有9种严重合并症。
王士雯教授致力于老年心肌梗死及其各种严重并发症的治疗和康复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进修深造期间,她就对864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和栓塞特征结合临床心电变化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在国际上首先专题论述和比较了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黄种人种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白种人种老年心肌梗死之间的异同,在《日本心脏病学杂志》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重视,在国际上影响较大。30多年来,她成功地救治了1 000余例次老年和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撰写了老年心脏病专著和多篇论文,尤其是她主持编写的我国第1部《老年心脏病学》专著(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再版)填补了我国老年心脏病学的空白,受到国内外读者的一致好评。
王士雯 – 率先提出老年多器官衰竭
80年代以来,她在国际上率先提出MOFE这一临床概念,并在国内外最早提出MOFE的临床特征和定义,建立MOFE的动物模型,找出MOFE的敏感指标,提出MOFE的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型、分期,包括国内外从未见报道过的临床Ⅲ型。在国际上,她首先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弄清了MOFE的高危因素,提出了相应群体防治的对策。尤其突出的是,她应用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成果指导MOFE患者的抢救,使其救治成功率由原来报道的29.7%上升到59.6%,挽救了众多MOFE患者的生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她成功地组织抢救4个以上器官衰竭者数百例次,甚至有5个器官先后衰竭达9次的患者亦抢救成功,打破了国外认为4个以上器官衰竭者病死率100%的禁区。她所发表的论文受到国外专家们的认可和好评。
倡导“让每位患者获得最佳治疗”为目标的医疗模式,大大提高老年病诊治水平
王士雯教授在临床日常诊治工作中,设身处地为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着想,勇于突破老年患者的“年龄禁区”,不怕承担风险。她先后在老年患者中开展了电生理、导管右心起搏、冠状动脉造影、溶栓、球囊扩张等多项先进诊治和介入治疗技术,使老年患者不因高龄和地位特殊而失掉享用最先进但又有一定风险的高新医疗技术。她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上,作风细致、深入、周全,并善于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正确意见;在重大医疗决策中,能排除众议,勇于负责,坚持为患者提出最佳治疗方案,达到最佳治疗目标。几十年来,上千例高危患者经过她正确的医疗决策,闯过了医疗难关,不仅挽救了其生命,而且提高了生活质量。
王士雯 – 创新才是医学事业的灵魂
王士雯院士对学生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仅仅走别人的路,是不可能有更大的进步,创新才是医学事业的灵魂。”
老年人患有心脏病,能不能做手术?医学界许多人士都摇头,认为很危险。可王士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出结论:完全可以。她说:“不能因为有心脏病,就使老人失去了接受先进医疗技术治疗的机会,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她的倡导下,她和她的学生已对3000多例患有各种类型心脏病同时患有癌肿急需手术的病人,顺利实施手术,多数患者都活过十余年。
10年前,一位76岁的老红军入院时,检查发现有2处脑瘤,已经严重影响行走。患者曾经到12家大医院求治,由于心脏病严重,都不敢手术,病人家属也担心出现意外,迟迟不肯表态。若不手术,病人只能活两个月,经脑外科与王士雯反复做工作,家属才同意手术。
手术一开始,刚刚打开颅骨,病人血压急剧升高达260毫米汞柱,心肌缺血加重,紧急处理后仍不见好转。病人家属了解情况后,突然提出“不做手术了”。怎么办?此时风险极大,王士雯作为医疗组长和其他几位专家重新衡量了肿瘤部位及生长情况,决定继续手术。在外科、麻醉科诸多专家的共同配合下,手术持续进行了9个多小时,最后取得成功,病人一直活到现在。
老年人患心、肺、肝、肾等多种疾病后,救治就像走钢丝一样危险。但王士雯却知难而上,勇于探索。她在国际上第一个建立了“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理论体系,并对这一新的临床综合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系统研究,率先提出了“肺启动假说”。她用科研成果与理论认识来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使老年人多脏器衰竭救治成活率显著提高。她成功组织了对数十例4个以上器官衰竭患者的抢救,一举打破了4个以上器官衰竭患者死亡率为100%的医学定论,使我国老年多器官衰竭治疗达到国际水平。在多年的临床与实践中,王士雯已培养了一支精练的对“多衰”病人抢救的梯队,抢救成功率为86%,大大超过国外水平。
王士雯 – 培育人才
为了使学生得到锻炼,王士雯总是大胆放手把工作交给学生做,自己做指导。她常说:“科学不是一代人的事业。帮助年轻人超过自己,是事业发展的需要。”
王院士从不计较个人名利,总是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青年人。外出开会,她都尽可能多带一些学生去,并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和提问。出版专著,她让学生担当副主编;主持科研课题,她让年轻人担任分课题负责人。现在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承担的全军、全国和国际会议全部由年轻人组织、承办,并且由他们在国际会议上担任同声翻译,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现任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导师赵玉生教授,在二十几年前还是个住院医师,王教授从临床上一点一滴地带、手把手地教。在院士的悉心培养下,赵玉生进步非常快,后来被破格晋升为教授。王院士还推荐他担任全军老年医学专业组学术秘书,如今,赵玉生已经是全军乃至全国的知名专家。去年,王院士主动让贤,提名赵玉生教授担任了全军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王士雯 – 成绩
1)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深入研究了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这一新的临床综合症,使其救治成功率提高了一倍以上,挽救了危重患者的生命。国外认为4个以上器官衰竭者死亡率100%。她已成功地抢救4个以上器官衰竭患者数百例次,甚至有6个器官先后9次衰竭者亦抢救成功。2)对老年心脏病尤其是老年心肌梗塞包括多次心肌梗塞的救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成功地进行了内科保障,使3000余例患者顺利承受重大手术,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命质量。4)为我国老年医学新兴学科的发展和与国际接轨作出了积极贡献。她是我国唯一的老年医学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的学术带头人。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老年医学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及高级进修生58人。先后40余次参加国际老年医学和老年心脏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被聘为美国老年心脏病学会理事和三个国际医学杂志(美国心血管病理杂志、美国心血管生物学杂志、香港老年医学会杂志)的编委。
王士雯 – 荣誉
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曾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中央保健委员会”特殊贡献奖”等奖励。1999年荣获何梁何利奖。1996年2月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王士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她现任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美国《心血管病理》、美国《心血管生物》、香港《老年医学会杂志》等杂志的副主编和编委。
以上整理的王士雯个人资料信息、 王士雯图片、王士雯简介、王士雯简历、王士雯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王士雯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