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在哪里(中华第一关在哪里)
雁门关在哪里(中华第一关在哪里)
提起雁门关,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但也只知道这个地名,却不清楚它在哪里。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城西北的雁门山中,“雁门”一词出自《山海经》“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传说,因这里山太高,大雁南来北往,只能从此关隘飞过,故得名雁门。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与太汾、冥厄、荆阮、方诚、肴、井陉、令疵、居庸八个古中原长城要塞并称为“九塞”,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雁门关素以关山雄固、北塞门户而著称,这里峰峦叠嶂,险峻陡峭,峡壑阴森,易守难攻,扼守中原通往塞北的咽喉要道,北通大同,南达太原,进可主辽阔草原,退可守千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就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得雁门而得天下,失雁门而失中原”,由此可见,雁门关既险要又重要。
雁门关并非是一座单一的关隘,整体布防概括为“两关四口十八隘”。两关指的是东陉关和西陉关,明朝之前,旧雁门关在西陉关,明朝时在东陉关处新建雁门关,双关并存,互为倚防。四口指的是连接西陉关的白草口和太和岭口,连接东陉关的广武口和南口,这是逾越雁门天险的两条战略通道。雁门关东西两翼设十八座隘口,连为一体,共同构成庞大完整、严密复杂的军事防御体系。
现在的雁门关指的是东陉关,有南门前腰铺驿站和北门后腰铺驿站两个入口。我们走的是北门入口,仿古建筑的烽火台墙体上,“雁门关”三个红色大字为毛泽东手迹,龙飞凤舞,气势磅礴。
在游客中心换乘区间车到了明月楼广场。广场的北面是长63米、高28米的历史名人壁,上面镌刻有59位历朝历代与雁门关有密切关系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是雁门关历史文化的缩影。
雁门关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太多的故事发生在这里,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穆天子西巡;胡服骑射;李牧镇边;秦朝大将蒙恬率兵北出雁门关攻打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建万里长城;汉高祖北征;汉朝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率兵和匈奴在此作战,大获全胜,威震塞外;昭君出塞和亲;隋炀帝杨广率兵在此与突厥作战;唐将薛仁贵在此追赶突厥兵马捷报频传;宋钦徽二帝北掳;明朱元璋亲率20万大军出雁门追杀元军残余于漠北;慈禧南逃;抗战时期雁门关伏击战……历代帝王和无数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行经的足迹和历史的华章。
名人壁的对面是一组杨家将石雕像,北宋时,雁门关成为宋与辽对峙的主战场,家喻户晓的杨家将镇守三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杨家满门忠烈,据守雁门抗辽御敌留下千古佳话。雕塑群生动再现了北宋名门风采。
那些曾经的故事仿佛就在昨天。带着一份期待,我们走向那沧桑悲壮、气度轩昂的雁门关。
雁门关由围城、瓮城和关城三部分组成。走过连接关道与围城的石拱关桥,来到明月楼前。明月楼,又称宁边楼,明代嘉靖年间所建,砖木结构,雄伟壮观,是古代雁门关围城的北门,为守关御敌的第一道防线。
穿过明月楼,进入边关村落雁门寨,这里是中原与塞外的分界点。寨子里的村民是地地道道的“边民”,关里的人称他们是“关外人”,而在关外人的眼里,他们则是“关里人”。村民生活方式兼容南北特征,风俗习惯杂糅胡汉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