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简介(汤显祖的传奇人生)
汤显祖简介(汤显祖的传奇人生)
《牡丹亭》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梦》,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中的一大巅峰之作,四百年来不绝于舞台。这部道尽了人间“至情”的真挚作品,就像它的作者汤显祖一样纯粹坦荡。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汤显祖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太爷爷,爷爷,父亲都是读书人,父亲汤尚贤是有名的儒士,并在临川城唐公庙创立了“汤氏家塾”。汤显祖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加之天资聪颖,12岁便能作诗,13岁师从徐良傅学习古文词,21岁中了举人。他的才华本应得到很好的发展,可惜和明代社会一起堕落的科举制度已经腐败不堪,科举考试成了上层统治集团营私舞弊的幕后交易的场所,不能以才学论人。
万历八年,当朝首辅张居正要安排他的几个儿子取中进士,为了遮人耳目,想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为陪衬。他打听到当时最有名望的举人无过于汤显祖和沈懋学等人,于是就派了自己的叔父去笼络他们。声称只要肯同宰相合作,就许他们中在头几名。面对自己梦寐以求的诱惑,沈懋学等出卖了自己,果然中了高科;但汤显祖却洁身自好,一无所动。在张居正当权期间,他都无缘科举。张居正死后,张四维、申时行相继为相,他们也曾许他以翰林的地位拉显祖入幕,显祖都拒绝了。34岁,汤显祖以极低的名次中了进士,从此,布满荆棘的仕途开始了。
他先在北京礼观政,次年以七品官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这一待就是七年。在南京,公事十分清闲,加之南京是文人荟萃之地,这都让汤显祖十分恬淡自得。万历十一年,王世贞以应天府尹的身份赴南京,后在这里为刑部侍郎、尚书,地位十分显赫。士大夫趋之若鹜,许多人奔走在他门下。而汤显祖虽然尊重文学却是一个不屈服于权势的人,他十分反对当时所说的复古之风,倡导汲取古代一切优秀的文学遗产而不为复古派所规定的范围所局限,他的文学思想与王世贞辈大相径庭。由此可见,汤显祖为人十分有主见,决不随波逐流。
万历十九年,汤显祖时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当时他上书了一篇《论辅臣科臣疏》,严词弹劾首辅申时行和科臣杨文举、胡汝宁,揭露他们窃盗威柄、贪赃枉法、刻掠饥民的罪行,疏文对万历登基二十年的政治都作了抨击。疏文一出,神宗大怒,一道圣旨就把汤显祖放逐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为典史。一年后遇赦,内迁浙江遂昌知县。后因其治理过于无所顾忌,被政敌抓住了把柄,暗语中伤。后来,吏部和都察院以 “浮躁”为由正式给他一个罢职闲住的处分时,他弃此敝履早过三年。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常得罪名人。晚年淡泊守贫,不肯与郡县官周旋。《明史》记他“意气慷剀”,“蹭澄穷老”,这评语颇能概括其生平之要。
虽然在政治方面他无法达到自己想达到的高度,但是在戏曲创作上,他确是众人难以企及的大师。他所作的《紫箫记》(后改为《紫钗记》)、《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并称“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
《牡丹亭》是汤显祖在他的住所玉茗堂呕心沥血创作的戏剧,他在写作中把全部感情和心思都用进去了。他在创作时,俨然是一副如痴如醉的状态,饭不吃,觉不睡。有一次,汤夫人问他饿不饿?他说:“我整天都同杜丽娘、柳梦梅、春香打交道,哪里还觉得饿!” 由于汤显祖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活动,使《牡丹亭》一问世就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价。”搬上舞台后更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