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森(将领)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林伯森(将领)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林伯森(将领)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林伯森(将领)是谁?林伯森(将领)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林伯森(将领)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林伯森(将领)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林伯森(将领)图片
林伯森(将领)个人资料简介
林伯森( 1896~1960)广东蕉岭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工兵科、日本炮兵学校及工兵学校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工兵营长,第八路军教导总队参谋主任,第一军团参谋长,中央陆军工兵学校校长,中华民国陆军参谋长,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
人物简介
林伯森( 1896~1960)广东蕉岭县蓝坊镇峰口村人。他在蕉岭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后到边防军第3师工兵营入伍,即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工兵科,1923年毕业后,回广东在邓仲元的第1师工作,不久调入孙中山大本营军政部讲武学校任区队长,升任第1师少校参谋。1925年随第一师参加东征,在东征战役中,他判断敌情,拟定作战计划,对打败陈炯明叛军起了决定性作用。广东战局平定后升任第1军少将参谋处长,曾参加北伐中著名的龙潭、蚌埠及徐州等战役。
1928年,林柏森被保送入日本陆军炮工学校高等科,1930年毕业回国,受命筹办陆军工兵学校,1932年该校正式成立,被任命为校长,次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35年蒋介石兼任国民党中央各军事院校校长后,林柏森改任教育长,实际主持工兵学校的一切工作,他在工兵学校长达14年,先后毕业学员、干部计22万人。林还亲自建立35个工兵营及6个独立工兵团。他们所构筑的工事,既接受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又经得起炮火的考验。当年抗日战场上的中国工兵,所构筑的工事大都经得起严峻的考验。林柏森本人,当年被誉称为“工兵之父”。
抗日战争中1939年的“昆仑关之役”,林柏森亲临战场指挥,昆仑关的防御工事,固若金汤,日军一筹莫展,其学生还协助主力部队冲锋陷阵,日军22师第5旅团中村正雄旅团长,就是被张其中师及林柏森手下的工兵们打败窜逃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柏森任国民党中央工兵署署长、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及陆军副总司令,1960年11月8日在台北病逝。
个人经历
1915年毕业于蕉岭中学,考入北平消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
1925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九期工兵科,回广东在邓仲元的第一师工作,后又调任孙中山大本营军政部讲武学校任区队长,不久升任第一师少校参谋。
1927年北伐时升任第一军少将参谋处长,曾参加北伐中的龙潭、蚌埠及徐州等战役。
1928年4月任第一军团(总指挥刘峙)参谋长,同年入日本陆军炮兵学校高等科学习。
1930年毕业后返国,受命筹办陆军工兵学校。
1930年秋,着手筹办中央陆军工兵学校,以培养陆军工兵干部。
1932年8月16日,担任中央陆军工兵学校首任校长
1936年4月任广东陆军工兵学校校长,授陆军少将。
1938年任中央陆军工兵学校教育长、代理校长。
1944年任国民阅批军训部工兵监,1946年9月授陆军中将。
1946年6月29日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1947年任中央军官训练团教育委员会中将委员,当选国民大会代表。
1949年4月任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
1949年到阅批。
任职情况
蒋介石因鉴于国民革命军在历次战役中,工事构筑、阵地、阻绝与破坏等影响工作甚巨,及工兵于国军中之价质,乃令林伯森将军于民国十九年秋,着手筹办陆军工兵学校,以培养陆军工兵干部。民国二十一年(1932)八月十六日,由蒋介石手创于南京光华门外,并由林伯森将军担任本校首任校长,而民国二十四至三十六年,更由先总统蒋公亲自担任本校校长。
自抗战期间起,本校历迁江西清江、湖南零陵,后又迁至重庆,胜利后迁往安徽蚌埠,三十六年奉令成立初级班。为适应抗战的需要,该校举办军官召集教育,成立军士大队,抽调优秀上等军士,施以严格训练,另外,受陆军军官学校委托,代训军官学校所属干训班、特别班、特科教育班等。抗战八年该校共毕业7726人。校长仍由蒋介石兼任,教育长仍为林伯森。
1937年11月淞沪失陷,南京危机,兵工学校奉令由南京迁到湖南株洲,1938年1月又迁至重庆,6月第四期学生27人毕业,7月奉准补招第五期学生17人,8月招收军械技术班第三期学生49人。
1939年2月奉准招收特别训练班1个班50人,5月因日机对重庆轰炸猖狂,奉准迁至重庆郊外疏散上课,7月奉准招收大学部第六期造兵学系、应用化学系两系学生共100人。同月又奉兵工署训令,由署招收大学毕业生50人为练习员,在本校设补习班,补充兵工教育,期限1年。同月军械技术班第二期学生54人毕业。又奉令将军械人员训练班附设本校,召集第七期管理班学员100人。10月奉令设立初级军械技术班1个班,将前雷电大队艺徒85人施以训练,期限2年。
1939年12月奉令改名为军政部兵工学校。
1940年1月军械人员训练班第七期管理班学员72人毕业,5月特别训练班学生21人毕业,6月奉令召集军械人员训练班第八期管理班学员100人,同月在南京招考的第五期学生15人毕业,在重庆补招的第五期学生17人,送泸州学兵队补受军训,8月奉命招考大学部第七期造兵学系及应用化学系学生共71人。
1941年1月练习技术员补习班29人毕业,7月第五期后补学员15人毕业,9月招考大学部第八期造兵、应化两系学生共45人,军械技术班第五期43人于是月毕业。
1942年3月初级军械技术班34人毕业,9月招收大学部第九期造兵、应化两系学生72人。
1943年9月招收大学部第十期造兵、应化两系学生共53人。
1944年9月大学部第六期学生50人毕业,同月招收大学部第十一期造兵、应化两系学生共52人。
1945年9月招收大学部第十二期造兵、应化两系学生23人。10月大学部第七期学生43人毕业。
其后又因勘乱,历迁南京、零陵以迄贵州遵义。
1949年10月奉令迁台,祁驻凤山、楠梓。
1951年1月先在万华,以龙山国校为班址,成立工兵训练班,1952年1月奉令于内湖复校,按新制设立军官高、初级班及士官班次,复于1972年改制设立正规班、分科班及高级专长班次,1982年12月迁至高雄燕巢。
以上整理的林伯森(将领)个人资料信息、 林伯森(将领)图片、林伯森(将领)简介、林伯森(将领)简历、林伯森(将领)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林伯森(将领)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