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哪里有卖(地图从哪里买)
秋天的时候,整理最近三年内早起系图片,书店好物这个专题里有几张书店地图的照片。于是,我从书架里找到了这些地图。慢慢翻看,从 2015到2020这六年里,我收藏了六张书店地图。数量也许不多,我把它们分为三类。
扬州浮生记书店的《古城散策》好摄女 摄
第一类,书店生产的城市地图。一张是北京单向空间的《书虫漫游北京指南》,购买于2017年初冬。这张指南里不只是书店,还有一些咖啡馆等。比如北京东城美术馆附近,不仅有三联书店,还有一些小众的咖啡馆。时间过去三年多了,虽然这本地图的时效性并没那么强,但是它的封面颜色依然是我喜欢的,暖色橙跟黑金色一样,永远不过时。
单向空间的文创产品一直在迭代,之前我写过单向历。《书虫漫游北京指南》虽然没有做更新版,但是单向空间生产的手账本延续了书店地图这个专题。
另一张书店自己生产的城市地图,来自扬州的浮生记书店。这张地图的名字叫《古城散策:始于书店的扬州半日闲》。我第一次买下它,是在2019年初春第一次到扬州,也是第一次逛浮生记书店。准确地说,是在浮生记书店对面我慢杂货店里买到的,当时觉得名字好有书卷气,设计上用了繁体字。
2019年春季,我再次到扬州,住进浮生记书店的子品牌小山民宿里,店主又送了我一张《古城散策:始于书店的扬州半日闲》。他还说,这是更新版。之后的两天,根据这张地图,我围绕着浮生记书店周边散步,走了好几趟。
说回到这张散策的设计上来,上面不只有书店、咖啡,还有好吃的小店。尤其是地图上的插画,生动耐看。比如浮生记书店附近,就会画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在读书,旁边还坐着一只猫。事到如今,我再次看到那个男生和猫,越看越觉得像浮生记的店主。对了,他是一名设计师。跟他为数不多的几次聊天,我发现他不只是“扬州活地图”,也是“京都活地图”。疫情之前,他每个季度都要去一次京都。
第二类,是在书店里买到的城市地图。这些年泡书店的日子里,我也在书店里买过一些地图。
比如在台北鹿途中旅游书店,我买过一张台北地图(英文版)。当初吸引我的,并不是内容,而是这张地图用的材质很特别。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出版纸,而是有布的柔软,有点像杜邦纸。在鹿途中旅游书店买下它,就有点像有些人要去收藏城市马克杯一样。其实,我是有点“占有欲”的。觉得买回去,有个念想。
还比如在天津南开大学的荒岛书店,我买过《成都街市图》,还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版的。当初买下它,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刚到成都生活,总想要收藏点跟这个城市有关的资料;二是因为我一般去一家专注卖书的书店,即便没有我想要买的书,也不好意思空空两手就离开。就这样,收藏了这本地图。最近我翻开它,看见地图的中心,并没有标注天府广场,写上的名字居然是“四川大学”。然后看到地图的边边上,居然是一环边。那瞬间,我在想,城市变得越来越大,现在我尚能记住三环内的路,估计以后绕城外,都是靠导航了。
第三类,与书店主题有关的地图。我的第二本书《慢半拍,我的书店光阴》于2018年出版,当时跟着此书附赠一本别册。这本别册叫《99家独立书店散步地图》。准确点说,别册里99家书店,是我从2010到2017年之间,泡过且拍下的书店。
这本别册在封面插画很有书卷气,来自这本书的图书装帧设计师颜禾。说实话,时间越久我就越不好意思说自己的书,总觉得拿不出手,因为人的认知总在变化。每当我去做分享会时,会很自信地跟陌生人说这本书的别册,因为它的设计是专业且用心的。对了,这本别册有在结尾设计打钩环节,便于你去城市里的书店打卡。
提到书店地图,导航有每年更新的《导航书店地图手册》。6年来,我一直保持着收藏它的习惯,有朋友送我的,也有在书店里买到的,我也在书展上买到过。
最近我把几本地图手册铺开,慢慢发现了一些细节变化。
早期封面上的“地图册”改为了“地图手册”;封面的颜色也在变化,从黄色、绿色到后来的红色;书店的数量,也在增增减减。
这个过程中我还发现,自己居然在2015年和2107年的手册里,打了好多个钩。还有空白处,我写了要去哪些书店。也许它早就不再是一本地图了,它成为了我的手账本,也是我写书店专栏的素材。
有时候,一本书店地图,不只是传递信息了,我写下它们,依然记得的是跟它们相关的那些人。2019年台北书展上,我说要自己买这本地图。陈隆昊老师却悄悄地掏出钱买了一本送给我,这个瞬间,我一直记得。
综合以上三类与书店有关的地图,我总结了两个共性:一个是便携性,另一个是书卷气。手头上这些书店地图里,最具便携性的是城市地图,也就是以上我分享的第一类和第二类,就一张纸,携带起来很方便。
说到书卷气,有点抽象,但我居然把以上这些地图们小心翼翼地装进了一个大的束口袋里,然后放在书架上。对我来说,它们跟书一样值得珍藏。
(原标题:这些年收藏的书店地图)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好摄女
流程编辑:L022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